|
廣東黃骨魚苗批發-加工副產物魚溶漿、酶解魚溶漿(粉)對黃骨魚體色的影響黃骨魚隸屬鲇形目、鲿科、黃骨魚屬。在中國,黃骨魚是一種優質名貴的經濟魚類,因為市場價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在很多地區養殖量逐年增長。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人工養殖條件下黃骨魚的體色易變,會影響商品價值。影響養殖魚類體色的因素很多,飼料色素不足是主要因素之一,水質、疾病、飼料等也能導致黃骨魚體色發生變化。 養殖魚類體色變化分為黑色和黃色等鮮艷體色的變化,魚類黑色體色的形成主要依賴于皮膚、鱗片中成熟的黑色素細胞數量、分布,以及黑色素顆粒的分布狀態;黃色體色的形成則依賴于類胡蘿卜素、葉黃素等在皮膚、鱗片的含量和分布,魚類不能自身合成葉黃素,必須從飼料中攝入并沉淀。 目前黃骨魚配合飼料以蒸汽魚粉作為主要蛋白質原料,其使用量一般為28%~35%。 水產養殖業高速發展,而魚粉產量不能同步,導致魚粉資源需求緊張,所以,如何提高海洋捕撈魚類作為飼料產品的利用效率、在人工配合飼料中降低魚粉的使用量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魚溶漿(SW)是魚粉生產過程中的魚類副產物,含大量懸浮于水中的微小顆粒狀物質,如溶解于水中的蛋白質、肽、氨基酸等,也含有生物胺、氧化三甲胺及少量的油脂成分、微量元素等,這些生物活性成分對肉食性魚類的營養價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植物蛋白質作為飼料主要蛋白質源,添加魚溶漿補充海洋魚類蛋白質的活性成分,以節約魚粉資源、降低人工配合飼料的成本,此過程對黃骨魚體色的影響是我們研究的主要目的。 黃骨魚體色已成為影響養殖利潤的重要指標。黃骨魚料配方的目標之一是如何保持黃骨魚體色的黃色亮度,同時保有正常黑色素體色。 黃骨魚體色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通過試驗研究了以魚溶漿或酶解魚溶漿(粉)、植物蛋白質為蛋白質源的飼料對黃骨魚體色的影響,發現飼料中添加150~225克/千克的魚溶漿或酶解魚溶漿,黃骨魚著色效果與魚粉相近,對體色影響較;減少飼料中魚溶漿等的用量會增加黃骨魚黑色素的沉積,而酶解魚溶漿粉的使用會減少黃骨魚葉黃素的沉積。 黃骨魚不能自身合成葉黃素,只能通過飼料攝入,以滿足黃色素沉積的需要。魚體黃色素沉積受飼料中色素源的來源、含量影響,飼料中缺乏黃色素,黃骨魚著色效果差。 周邦維以血粉替代玉米蛋白質粉作為豹紋鰓棘鱸的色素源,魚體葉黃素的沉積減少,表明葉黃素對飼料色素源依賴度較大。本研究以6%的玉米蛋白質粉作為色素源可滿足黃骨魚葉黃素需求,營養素吸收效率降低,導致飼料葉黃素攝入不足可能是魚體葉黃素沉積減少的原因。黃骨魚攝食后,吸收的葉黃素沉積在體面、脂肪及部分組織中,當沉積的葉黃素受到飼料中有害物質的破壞,特別是飼料中存在大量氧化油脂時,葉黃素可能會被部分分解。本研究為平衡飼料的不飽和脂肪酸而添加的魚油可能產生更多的氧化產物,引起葉黃素的分解。 魚體的黑色素主要是自身合成,與黑色素細胞的數量、分布密切相關。飼料中魚溶漿加入75~225克/千克時,黃骨魚生長降低,采食下降,可能是黑色素沉積的主要原因。本試驗中添加魚溶漿的飼料油脂氧化程度略高于其他試驗組,表明試驗魚氧化損傷可能性更大,也可能引起黑色素的增加。 |